桂海木改變花部特徵吸引訪花者
花是植物用以傳宗接代的器官。傳粉生物學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討花部特徵對特定傳粉媒介的適應,並確定傳粉綜合征,即一系列反映植物為適應不同類型傳粉媒介而產生的花部特徵。在該理論基礎上,不少生物學家認為,某種植物的傳粉者可根據其花部特徵來預測。
茜草科的桂海木是我國廣西特產的珍稀瀕危植物。其花冠粉紅色、細長喇叭狀、花蜜深藏等一系列特徵與典型的蝶類傳粉綜合征十分相似。據此推測,桂海木很可能是由蝶類傳粉。
情況果真如此嗎?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系統發育與繁育生物學研究組博士生謝佩吾在導師張奠湘的指導下,連續兩年對桂海木進行了傳粉生物學觀察。結果發現,桂海木的有效傳粉者是蠅類和蜂類。蝶類極少訪花,偶爾的訪花行為表明它們被桂海木所吸引,而並不豐富的花蜜使它們記住了訪花的結果,從而失去繼續訪花的興趣。
研究人員據此推測,蝶類可能是桂海木最初的主要傳粉者,而一些未知的歷史原因使得蝶類在桂海木的分佈區內消失。失去了傳粉者的桂海木為了吸引新的搭檔,將更多的能量用於生產花粉而非花蜜上,這樣的變化大受蜂類、蠅類等短喙訪花者的歡迎。它們以花粉為食,同時又填補了桂海木傳粉者的空缺。
除產生大量的花粉外,桂海木還採取了其他的補償機制,來適應新的傳粉者並保證自身的生殖成功,如擴大的花冠管喉部、較長的花壽命等。
他們的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系統與進化學報》。(李潔尉 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