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禮網   >   首頁   >   花語

雲南鬥南花卉市場見聞
作者:茗禮網   發表時間:2012-09-07 00:00:00

富了花農  旺了產業  醉了遊客

——雲南鬥南花卉市場見聞

這百合真漂亮,太長見識了。829日上午10點,在雲南昆明鬥南花卉交易市場裏,來自四川的遊客小李一邊給一支八頭百合照相,一邊激動地說。其實記者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一根莖上開8朵花的百合,每朵花都開得特別飽滿,仿佛每一片花瓣上都注滿了生命力一般。正盯著入神,一輛垃圾車從我身邊經過,這哪里是垃圾車,分明是花車——裏頭全是五顏六色怒放的鮮花,要我說,收拾收拾都能賣出去。

    “這都不算好的,好的夜裏就賣出去了。陪我們一起參觀的鬥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董瑞被我們這大驚小怪的樣子給逗笑了。據他介紹,鬥南花卉市場的主交易時間是在每天淩晨。整個市場全是花,人在中間走,都得側著身。

    也許數字更能說明問題——這個占地不到4公頃的市場,容納了每年雲南省生產的近八成花卉和來自亞洲及南太平洋等地10餘個國家的花卉;2011年共銷售了50.4億枝鮮切花,銷售額達36.7億元;日上市鮮切花100個大類1000多個品種,每天上萬人次入場交易;日現金量1000萬元左右,旺季達2000萬元;連續17年在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額5個方面穩居全國第一——這裏早已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

    “想當初剛建市場那會兒,覺得這市場好大好大。沒過幾年,就小了。董瑞告訴我們,鬥南花卉市場建於1999年,當時的鬥南鎮在花卉種植上已經小有規模,市場正好給那些會種花不會賣花的花農們提供了一個平臺。隨著雲南省花卉產業的不斷發展,鬥南不再只是當地人的賣花市場,發展成為雲南花卉的首要集散中心。隨後,世界的目光也聚焦鬥南,不光各國的花卉採購商來了,就連越南的玫瑰、泰國的洋蘭這些洋鮮花打著飛的奔鬥南來了。有數據為證,1998年交易量為4.1億枝,2011年發展到50.4億枝,交易量年均增長速度20%以上。

    市場大了,受益的首先是花農。聽當地人說,過去鬥南的農民特別窮,經常是半年沒糧,自打1987年種出了第一支劍蘭,花農們的日子就越過越紅火了。鬥南的花農們不光把自己的土地都種上了花,還到相鄰的農村去租地種花,租地價也是一路走高:從最開始的的幾百塊錢一畝已經漲到了3000元一畝。地再貴也有人種。現在種玫瑰一畝地一年大概能收入4萬塊錢,要是種百合就更高了。鵬達花卉的秦老闆告訴記者,自己賣花已經十幾年了,現在在周邊農村租了幾公頃地專門培育盆景。前些年花(種類)少,哪像現在,多得我都數不過來了。回顧這十來年的變化,她最深的感受就是地方大了,市場好了,品種多了,人工也是越來越貴了

    市場火了,作為經營者的思路也在發生著變化。過去我們就是做市場,說白了和菜市場沒什麼區別。現在我們要把單純的市場拓展成鬥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除了花卉交易,還有花卉研發、示範種植、餐飲酒店。據悉,正在建設中的鬥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計畫總投資38億元,占地達68公頃。正如園區所在的呈貢區副區長李俊民所說,我們就是要把它建設成一個永不落幕的花博會

    另據瞭解,目前昆明市質監局正在幫助鬥南花卉創建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該局希望以此為契機,推動鬥南花卉進一步走規模化、品牌化道路,讓鬥南花卉更加芬芳四溢,香飄萬裏。《中國品質報》

會員登入區  Login
用戶:
密碼:
     
 

主頁     |    商品     |    中秋     |    花籃     |    水果     |    茗茶     |    服務     |    夥伴     |    聯絡
版權所有©1999-2010 茗禮網
Design by WebDesign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