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嶺大地秋高氣爽,春城花都瓜果飄香。昨天,2012第十五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暨2012第八屆昆明泛亞國際農業博覽會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農博會首日,簽訂國內外農業合作專案達46項,引資超100億元。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田欣,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建甲,副省長孔垂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常務理事於培順等出席開幕式。
孔垂柱致開幕詞時說,展會期間,將通過舉辦科企對接、農商對接、區域對接以及農業論壇、成果推介、專案簽約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活動,全面展示國內外農業發展暨花卉產業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加快推動泛亞地區特色農業和花卉產業發展。
昆明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祖林致歡迎詞。他表示,當前,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橋頭堡戰略的深入實施,昆明正加快推進現代新昆明和區域性國際城市建設,昆明高原都市型現代農業體系正加快形成,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無限商機。熱忱歡迎和支持國內外有識之士,到昆明投資興業,在“七彩雲南、春城昆明”這方充滿生機和魅力的熱土上播種希望,收穫未來。
開幕式後舉行了農博會簽約儀式,共簽訂國內外農業合作專案46項。其中:內資專案44項,金額106.7億元人民幣;外資專案2項,金額1940萬美元。專案涉及都市農莊暨生態農業開發和休閒旅遊基地、農產品物流中心、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現代蔬菜花卉產業園、中藥材交易市場、水產品國際貿易轉關轉口中心以及中藥種植、農產品精深加工、氣調冷庫建設等多個領域。
開幕式前,張田欣等領導巡視了展覽現場,察看了昆明農業園區展區與都市農莊展區。
市委副書記李邑飛主持開幕式,楊遠翔、田雲翔等市領導出席開幕式。
同天,鬥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下屆昆明國際花卉展暨昆明泛亞國際農業博覽會擬移師鬥南。
滇滬合作
雲南600多個特色農產品
瞄準上海市場
在昨天的農博會上,一場“上海雲南農特產品採購對接會”拉開了上海與昆明乃至雲南農業深度合作的序幕,利用農博會的橋樑作用,雲南近百個系列特色農產品瞄準了上海市場。
本次對接會邀請的企業和單位主要分為大型超市賣場、專業批發市場、相關農特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其中包含了上海農工商超市集團、聯華超市有限公司、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上海江橋批發市場、上海光明集團、上海閩龍實業公司等在上海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的企業。同時,對接會還邀請了上海農科院、上海農展館和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相關專家參與,為今後加強兩地農特產品科技合作、促進農特產品產業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雲南省組織了昆明、紅河、文山等12個州市近140家農特產品生產企業參加,集中推介了雲菜、雲茶、雲花、雲果、雲咖(啡)、雲藥、野山菌、天麻、石斛等10大領域精品,推出特色農產品近百個系列、 600多個品種。
舉辦此次採購對接會的目的是通過這種實踐和探索,找出一種深化滬滇對口幫扶合作的新途徑、新機制,把單純的輸血式單向幫扶向造血式雙向合作轉變。雲南不少優質農特產品“久在深閨人不識”,上海作為全國最大最成熟的農特產品消費市場,完全有足夠的空間接納雲南地區的綠色、有機、健康產品。通過把這一平臺做大做好,形成示範帶動推廣效應,讓更多種養農戶受益、廣大消費者受惠。
精品點將臺
蔬菜“寶塔花”酷似工藝品
“這是什麼菜啊?怎麼長得這麼像工藝品?”在4號展館晉寧展區,一種外形酷似工藝品的蔬菜吸引了不少市民觀看。這種蔬菜就像經過人工精心雕琢之後一樣,每個花紋紋理都十分清晰,且層層疊加,相互對稱。“這麼精緻的菜,專門雕刻也很難雕出這麼好看的圖案。要是買回去,我也捨不得吃。”一位市民表示。
“這是西蘭花的一種雜交新品種,因其外形像小小的寶塔,故名為寶塔花。”現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此次農博會上,這種蔬菜是首次向人們亮相,目前,還未正式上市。“我們打算在最近一兩年,加大這種蔬菜的種植量,預計明年就可以大量上市了。”
安寧紅梨一個就有1公斤
在安寧展區的一個攤位上,一個足球大的紅梨讓不少市民歎為觀止。工作人員楊先生將梨放到秤上一稱,足足有1公斤。
“這種梨就是我們安寧特有的紅梨,名叫‘滿天紅’,它的果肉是淡白色,肉質鮮美,在貯藏後甜味大增,果心很小,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初成熟。”楊先生介紹,紅梨作為安寧的特色之一,是此次展會的重點。安寧紅梨系列都是引用雲南的火把梨與日本優質梨雜交育成的,主要有 “滿天紅”,“美人酥”、“紅香蜜”、“早白蜜”等。
尋甸“綠殼雞蛋”3元一個
在普通的農貿市場上,常見的雞蛋有白皮蛋、紅皮蛋等,但是在農博會的尋甸展區,一個個綠殼雞蛋在眾多紅皮蛋、白皮蛋中,尤為顯眼。路過的市民都會禁不住詢問:“這是什麼雞蛋?價格多少錢?”工作人員謝先生都會耐心地回答:“這是由一種新品種的綠殼烏雞產的蛋,價格為3元一個。”
謝先生表示,綠殼雞蛋在尋甸當地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為了滿足市場供應,目前,該公司已經與農戶合作養了1萬多只綠殼雞苗,第一批3000只雞苗預計在一個月之後就會產蛋。“明年年初,我們會在昆明建立綠殼雞蛋直銷點,向昆明市場推廣。到那時,昆明的市民就可以吃上純天然的綠殼雞蛋了。”
“菌棒”能長出菌子
市場上賣野生菌、木耳的並不稀奇,可要是在農博會上,你就能看到還有賣長在“樹”上的菌子、木耳的。這就是昨天在農博會上熱銷的一種新玩意——菌棒,市民買回去,只要澆澆水,保持一定的溫度與濕度,菌子、木耳就可以繼續生長。
“這種‘菌棒’,主要是用廢棄的木屑、麥麩、葡萄糖等組合起來,然後再經過機械壓縮成胳膊那麼粗的樹棒子,然後再將菌子、木耳的種子種進去,適量地澆點水,保持一定的溫度、濕度,就會長出菌子或者木耳來。”現場王先生介紹,市民只要花10元就可以將這種“菌棒”買回家,然後澆點水,控制好溫度與濕度,木耳或菌子就可以繼續生長,等到成熟了,就可以摘來吃。摘掉之後不久,又會長出新的菌子或木耳,這樣反復可以持續5—6次。“一個‘菌棒’差不多可以長1—2公斤木耳和菌子。市民買回去,不僅方便實惠,而且又能讓家裏的小孩瞭解菌子生長的一些科普知識。”
精美花盒植物入畫現身展會
包裝精美的小巧方盒,打開盒蓋,各種鮮花排成美麗的形狀引來小朋友驚喜的呼叫聲……這樣的情景在外國浪漫劇裏不少見。昨天,在花卉展館裏的一個展位上,大大小小的精美花盒吸引了眾人目光。這些花盒可以用各種鮮花進行組合,例如正在展示的一個小花盒裏面用一朵朵玫瑰花簇擁在一起,一個戴著禮帽的小熊憨態可掬地站在花叢中向大家微笑,而這個花盒售價30元。
“花盒設計有很多種,目前大約有15個種類,售價也根據花的種類和花盒的大小而不一樣,這樣的花盒裏的花可以嬌豔綻放1周。”繽紛花店店長蔣廷斌說,這樣的花盒在歐美等國家很流行,他們公司制作花盒時將融入中國元素,使其更貼近生活。(喬長紅 張小燕)
來源:《都市時報》
(責任編輯:王飛、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