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花卉市場不固定,今天搬這裏,明天搬那裏,眾花農犯愁,城市管理部門也犯愁。菏澤市是中國林產品交易會主辦地,花卉市場作為城區配套設施,作為市民生活的延伸與提升,其構建與穩定勢在必行。然而,真的操作起來,卻有不小難度,城區擁有一個規範化的花卉市場成為當務之急——
![]()
誰來給菏澤花卉市場一個“名份”?
城區花卉市場路段有點堵
10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曹州路菏澤花卉市場。在市水利局某管理處門口兩側,記者看到,這裏南側的人行道上擺滿了各式花卉品種。由於是下午,購買花卉的市民不是很多,但一些市民將電動車、轎車直接停放在路上,影響到過往群眾通行。而行走到這裏的市民因沒有了人行道,只好在路中央穿過。
“這麼寬的路卻走不快,都是因為這些亂停的小車。”一輛白色轎車只能謹慎通過這裏,司機小劉無奈地說。小劉說的是停在路邊甚至路中央的運送花卉的車輛,購花市民的自行車、轎車、電動車等。
附近某單位門崗師傅老邢說,自從這裏成了花卉市場後,道路經常擁堵,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時,碰蹭之事常有發生。這還不算,由於沒有人行道,附近老年人出去散步只能走快車道,他們走得慢,經過這裏的車又多,很是危險。
由於市場佔據人行道,附近門市的老闆也表示不滿,因不僅影響了生意,甚至連出門都變得有些不便。
花卉市場十幾年內數次搬遷
花卉市場設在繁華路段,為市民買花帶來了方便。在曹州路花卉市場,前來買花的市民許娟說,放下車子就可以挑揀一盆花,也不用想著看管自行車。對此,花農老裴卻不以為然。“我們這裏一家要交納2000元的管理費,只有兩三米寬的地方,根本賺不了多少錢,都是給別人幹的。”記者瞭解到,他說的管理費其實就是城市占道費,是由城管行政執法部門收取的。
花農小李經營花卉已有十幾個年頭,他親歷了菏澤城區花卉市場的變遷。小李告訴記者,菏澤花卉市場最早在水建街,1995年挪到三角花園,五六年後又被轉移到丹陽路原市環保局前,一年多後又搬到牡丹區二十二中門口路南,現在又移到老水利局門前。”
一些花農介紹說:“這花卉市場搬來挪去實在叫人犯愁,如政府能劃定固定的市場,多收些費用也可以啊。”
記者在花卉市場看到,這裏一字排開,大約有30多戶花卉經營戶,經營著菊花、海棠等各類適於家庭居室擺放的花卉,也有用於慶典使用的發財樹等大型品種。花農們的攤位,佔用著人行道和盲道。而花市深夜散去,地面上則灑滿了花葉、泥屑等棄物。個別賣菊花的花農,為省去搬運,避免花頭受損,竟在人行道上搭起帳篷,酣然入睡。“有了專業的花卉市場就好啦!”一位花農感慨道。
誰來給花木市場一個“名份”?
“花卉市場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在調劑市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質,提升幸福指數方面具有一定意義。在省內很多城市,都有一定規模的專業花卉市場。”市城市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曹州路花卉市場是臨時的, 十分影響交通和市容。為此,每年的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出中肯意見。其實,花農反映的問題,也是政府深感頭疼的問題。市場搬來搬去,既不利於花農經營,也不利於市場管理。眼下花卉市場不是沒有規劃,而是沒有投資主體,即誰來投資建設。按政府規劃,現有兩個地址備選,一個是在東護城河大堤,另一個是在趙樓一帶。但是,誰來投資建設目前尚未確定。下一步,我們將在政府牽頭下,和規劃、工商等部門一道,做好規劃,拿出切實可行措施,儘快敲定市場。”
該負責人透露,花卉市場是一個投資大、見效慢、收益低的工程,誰投資都會考慮這些問題。她同時也提出建議,是不是由市、區兩級政府共同投資來完成這一專案,或者由政府牽頭、花農集資共同完成,以及由相關方來投資完成。目前正在解決這些問題,它需要一個過程,請花農及市民給予理解。
文/圖 記者 周天宇
(責任編輯: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