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施行各項綠化措施,但遊人眾多的尖沙咀及油麻地附近,卻出現多盆膠花及膠草盆栽,專家直斥膠花積塵甚至散發毒氣,與綠化背道而馳。屯門及將軍澳數個綠化總綱圖下的大樹消失不見;高速公路綠化牆植物枯死。立法會議員促當局應從架構着手改善園境規劃,否則假綠化問題只會重複出現。 尖沙咀彌敦道重慶大廈對出行人道旁,圍欄掛上多盆塑膠植物,但部分花盆有垃圾及煙蒂,亦不時有人在旁吸煙。至於油麻地澄平街近果欄的行人道,圍欄上亦設有4盆膠花,惟對開行人隧道的圍欄處則放有近10盆真植物。 康樂事務學會(亞太區)會長張兆榮指,路邊植物可淨化空氣,惟膠花不但無法綠化,在陽光暴曬下更恐釋出有毒物質。他批評當局以假花取代真植物是不能接受,任何園境師亦不會如此構思,質疑因外行人管內行人導致問題。 耗資1.6億港元的新界東南及西北綠化總綱圖綠化工程,其中屯門良運街行人道設有3個花槽,實景圖顯示種有紫玉蘭及多棵羅漢松,惟近日現場花槽內外長滿雜草,僅剩2棵枯萎樹木。另外,將軍澳景嶺路及佳景路原本種有白蘭及大葉杜英的花槽,同樣只見灌木不見樹蹤。 屯門區議員陳文華指,該區當年由他爭取進行綠化,惟當局因資源不足,加上有欠保養,致使樹長不高,未能達到遮蔭效果,會促請當局改善。 而屯門公路隔音屏障及垂直綠化板耗資約7.5千萬港元,長約3.4公里的綠化牆卻逾半是枯葉,除高速公路部分外,就連面向行人道的部分綠化牆植物亦呈枯萎。 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指,若政府擔心路邊盆栽被破壞,應從教育及執法着手改善,而非用膠植物去取代;而綠化計劃的規劃不周導致錯漏情況,當局應檢視園境師架構並由專業人士去處理。 油尖旺民政事務處指,彌敦道的盆栽原本種植鮮花,但很快被人丟棄煙頭或其他雜物,嚴重影響鮮花生長及令其枯萎,遂改為擺放裝飾假花,有關工程造價為1.87萬港元;油麻地澄平街的假花造價則為1.61萬港元,均是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通過後交由該處設置。 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言人指,綠化總綱圖中上述3處地點的樹木,因颱風或其他環境因素影響而需要移除,預計補種工作於8月底前完成。至於屯門隔音屏垂直綠化板事宜,路政署發言人就指,個別位置的自動灌溉系統出現故障所致,待維修工作完成後會安排更換植物。